你的位置:正规炒股配资开户_网上炒股配资申请_股票杠杆官网开户 > 股票杠杆官网开户 > 【量化历史研究】战争与管理:二战中的“美式”商业与现代管理教育

股票杠杆官网开户
【量化历史研究】战争与管理:二战中的“美式”商业与现代管理教育
发布日期:2024-04-09 04:43    点击次数:129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经济和生产体系的冲击尤为深刻。多位历史学家、商业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讨论了二战对美国技术进步的影响。企业史专家、管理学家钱德勒已经指出,二战时期的美国创造了“非凡的增长”,特别是新产品的开发。然而,已有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二战对美国“管理技术”创新的影响。Michela在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最新的工作论文认为,“管理技术”在塑造美国二战时期产品和全球竞争力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就此展开分析。

在美国正式加入二战前,军方、政治家、科学家和商人都已经意识到,战争是对交战国科学、工程和管理能力总体的考验,新技术的发展将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作者提到,1940—1945年美国政府在工业界和学术界赞助了2200多个研发合同,顶峰时期这一投资约占美国年度GDP的2%。这些投资使美国在雷达、计算机、喷气发动机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并且还在新创建的产业中创造就业,扩大了中产阶级队伍,这些对美国创新体系的影响至少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

然而,美国政府很快意识到,海量的战争相关订单超出了公司的生产能力。这个难题仅靠扩大科学研究是不够的,需要有效地组织、协调和监督企业生产,并培训大量的新工人,以尽快取代那些参战的工人。出于这个原因,1940年“行业内培训计划(Training Within the Industry)”被创建。

作者对该计划进行了细致描述:它的目标是向美国1.1万多名战争承包商的管理人员提供免费的工厂内部咨询。主要围绕三个项目设计,也被称作J模块。其中:

工作指导,J-I模块(Job-Instructions),是教管理人员如何减少生产中断,如不良产品、报废产品、工人受伤和设备故障等情况;

工作关系,J-R模块(Job-Relations),是教管理者如何有条不紊的去改进,通过分配给工人最合适的任务,并充分利用机器和材料,在较短时间生产出更多数量的高质量产品;

工作方法,J-M模块(Job-Methods),是教管理者如何改进当前的生产流程,更有效地管理库存,改进生产计划,并跟踪生产以在交付截止日期前优先考虑客户订单。

作者收集的历史数据显示,接受TWI(行业内培训计划)培训的企业,其生产率在随后一年里增长了6%, 10年后累计影响达到27%。事实上,通过培训提高企业生产率的想法并不新鲜。早在一战期间,美国紧急舰队合作组织就为新雇佣的工人推出了一项边做边学的培训计划。然而,TWI(行业内培训计划)的特殊之处在于,相对于以前的培训项目,它不培训工人,而是指导管理人员。

此外,提高美国管理和技术的另外一个挑战是,经历高等教育和训练的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作者分析了美国另一项应对措施:工程、科学和管理战争训练(ESMWT)。作为历史上规模仅次于《退伍军人法案》的最大的免费教育项目之一,它的目标是“为在军工设施工作的工程师、科学家和管理人员提供免费的大学和研究生教育”,该计划在短短六年内培训了近180万工人,相当于1940年大学人口的40%,花费仅占整个二战支出的0.025%。

ESMWT(工程、科学和管理战争训练)被认为是现代MBA课程的原型。有研究表明,参加该课程的管理者在其职业生涯中达到中高层管理职位的可能性大大高于那些没有通过入学考试的类似管理者(Giorcelli,2023)。作者认为对它的评估尽管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如果没有对高技能工人的投资,二战期间美国的持续生产增长难以实现,这是美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键区别。如德国,它专注于增加生产,但很少投资于管理和劳动力教育。

二战结束意味着TWI(行业内培训计划)和ESMWT(工程、科学和管理战争训练)的结束,但它们的影响在境外持续。1952年至1958年间,美国的“生产力计划”为美国公司的欧洲经理提供管理培训之旅。同年,美国将TWI(行业内培训计划)原则纳入重建日本工业的计划,为数千名日本管理人员和工程师提供培训,促成了丰田式精益制造系统的诞生,使得日本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上生产率最高的企业。

本文的研究表明,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政府在管理方面创造的“美式”商业,对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至关重要。研究二战期间“管理技术”的发展,对理解美国企业的生产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能够加深我们对采用管理实践技术长期影响的理解。



Powered by 正规炒股配资开户_网上炒股配资申请_股票杠杆官网开户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站群系统 © 2014-2024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